农学 >>> 作物学 >>> 作物生理学 >>>
搜索结果: 1-13 共查到国际动态 作物生理学相关记录13条 . 查询时间(2.491 秒)
矿质元素(如锰、铜)调控植物的许多重要生物学过程,特别在植物光合作用、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等过程扮演关键角色。土壤中锰或铜的可利用性受土壤pH、水分含量以及土壤结构的影响。这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将导致严重的、广泛的植物营养失调。然而,随着工业发展和化肥农药的滥用,这些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积累日益严重,最终会抑制水稻光合作用并诱导细胞氧化应激,从而影响水稻产量并且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生物积累对人类构成严重的健康风...
黄淮海是我国夏大豆的主产区之一,每年温度最高的7-8月常遇到连续35℃以上高温天气;同时该区域多发伏旱,干旱常伴随着高温同时出现,容易造成大豆花荚脱落或荚而不实,严重影响大豆籽粒产量和品质。系统揭示了大豆产量形成对高温、干旱逆境胁迫的响应机制,可为探索大豆产量提高的逆境调控途径和抗逆栽培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亚兵研究员团队开展了中国大豆物候期研究,揭示了大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大豆物候期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发现大豆在东北三省的播期、苗期、第三真叶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时间普遍推迟,但成熟收获期提前。大豆播种-出苗、出苗-第三片真叶、结荚-收获期和整个生长期平均每十年缩短1.72、0.02、1.64和2.05天,而第三片真叶-开花-结荚持续时间平均每十年延长0.80天和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亚兵研究员团队开展了基于智慧农业传感器网络的不同播期棉花光温水资源利用的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下通过优化播期和光温水资源精确管理促进棉花生产适应气候的机制,为棉花气候智慧型栽培和农田资源精准化管理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结果以“Adapt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to climate change by sowing date optimiz...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作物品质控制与多组学技术创新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王丽课题组合作在植物领域国际知名期刊Plant Communications(中科院一区TOP,IF=8.625)发表了题为“Diel dynamics of multi-omics in elkhorn fern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weak CAM P...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揭示了油菜素内酯(BR)通过调控棉花纤维内源超长链脂肪酸(VLCFA)的合成,调节纤维伸长的分子机制。该研究阐明了BR和VLCFA在调控纤维伸长方面的关系及其分子机理,对棉花纤维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指导意义。相关研究成果以“Brassinosteroids regulate cotton fiber elongation by modulating ve...
2023年1月19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麦类育种团队在JCR一区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IF=5.574)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ositional cloning identifiedHvTUBULIN8as the candidate gene for round lateral spikelet (RLS) in barley (Hord...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刘方研究员团队联合广西大学周瑞阳教授团队开展了具有野生棉遗传背景的新型陆地棉不育系花粉败育机理相关研究,从小孢子发育、比较蛋白质组、线粒体基因RFLP分析和活性氧代谢等方面揭示了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机理,为野生棉远缘杂交创制新型不育系和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以“Abrin inactivating mitochondrial ribosome ind...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9日零点,国际四大顶级期刊之一《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在线发表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乔飞研究员团队最新科研成果“Elucidation of the 1-phenethylisoquinoline pathway from an endemic conifer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海南粗榧1-苯乙基异喹啉生物碱生...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叶武威研究员团队对聚乙二醇(PEG)模拟干旱和土壤干旱对棉花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水势一致的情况下棉花抵御PEG模拟干旱和土壤干旱时淀粉粒的形成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解析了棉花在应对不同干旱胁迫时的反应,为探究棉花抵御干旱胁迫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以“Starch granules of the sugar-pathway were eliminated u...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小麦所在国际主流学术期刊 BMC Genomics(IF=4.547/中科院分区2区,TOP期刊)在线发表题为“Tranion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wheat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forbid efficiencies in response to nitrogen deficiency...
近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作物品质控制与多组学技术创新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JCR一区, IF 6.289)发表题目为“Raffinose Family Oligosaccharides: Crucial Regulators of Plant 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s”的综述...
彭定祥,男,1957年7月出生,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 麻类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专利:苎麻直喂式动力剥麻机 2003年1月18日批准 专利号: ZL01273436.5;高产、优质苎麻新品种“华苎2号”的选育,1998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光钝感雌性苎麻的发现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研究”2000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