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中国现代哲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现代哲学相关记录740条 . 查询时间(6.563 秒)
中国文化之绵延赓续,与素重师承之传统密切相关。儒佛之“道统”说,汉学之“师承记”、宋学之“渊源记”[①],即其力证。故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学术最重传授渊源”[②]。作为现代新儒学的八大家,亦呈现出同一特色。冯友兰一系,即其显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
哲学乃文化之本体,文化乃社会之主体。所有社会问题都产生于文化问题,而文化问题则产生于哲学问题。西方哲学表明,自以为是乃哲学根本问题,因无法解决自以为是问题,西方哲学是自以为是的哲学,以此所建构的西方文化是自以为是的文化。由于中国现代文化已被西化,其社会基本问题只能源于西方的哲学问题,源于自以为是。所以,由自以为是哲学根本问题所决定,自以为是乃中国现代社会之基本问题,坚持自以为是则必然走向以非为是、...
现代古典学乃道术之为天下裂的产物,其使命是实现民族复兴,并且必须依靠历史文化来实现民族复兴。为了实现使命,现代古典学采取了没有自我解释这个基础的以西解中之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是无效的,它既不能开发现代性,不能理解历史文化,也不能为国人提供生活意义,从而无法维护民族(文化)本位,所以,现代古典学陷入南辕北辙之困境。若要摆脱困境,使历史文化发生作用,重建民族(文化)自性,必要的方法是恢复自我解释的能力...
自我的凸现与消弭     消弭  凸现  自我       2008/7/23
一熊十力在《新唯识论》一开篇就说:“今造此论,为欲悟诸究玄学者,令知一切物的本体非是离自心外在境界,及非知识所行境界,唯是反求实证相应故。”(注:熊十力:《新唯识论》,第247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在文言本中,熊十力使用“实体”一词取代“一切物的本体”。(第43页)这句话是熊十力哲学的总纲,其中的关键在于它将“本体”和“自心”通过“反求实证”联结成一体。要对熊十力哲学的核心进行深入...
张申府与20世纪中国哲学     张申府  20世纪  中国哲学       2008/6/28
《张申府文集》于2005年1月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对我们了解20世纪中国社会、政治以及学术文化诸多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正如张岱年先生在该文集的《序》中所说:“张申府是当代中国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的著名人物。” 申府先生对20世纪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他的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我这里不打算多作介绍,只想多讲一点他在学术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申府先生是...
张岱年先生的学术方向     哲学  学术方向       2008/5/7
 张先生有近80年的学术经历,在读中学时就曾发表《评韩》和《关于列子》的文章。他曾回忆说:“吾昔少时,有如汉代扬雄所称‘默而好深湛之思’,拟穷究天人之故,思考哲学问题,常至废寝忘食。”在北平 师范大学就读期间,他发表《关于老子年代的一假定》,得到冯友兰、罗根泽等先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在此期间,他受兄长张申府的引导,阅读新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英国新实在论等现代哲学著作,经“以新唯物论与现代他派哲...
李承贵认为,中国哲学的“中国身份”并不主要决定于话语方式本身,而在于怎样在自己的哲学研究中对包括“西方话语”在内的所有话语资源予以恰当而富有成效的使用。余治平认为,谋求儒学自己的话语系统并不意味着放弃哲学话语系统,也不能只是停留或局限于儒学固有的话语资源上,而必须面对新的、更为广阔的话语资源进行积极的重建。杨海文认为,惟有哲学史研究向着思想史靠近,惟有哲学创作朝着生活方式回归,方可在目前的情形下求...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的地位已经获得举世公认,但中国是否应该成为一个文明大国的问题则似乎很少有人提起。具体地说,中国是否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单纯的经济大国,她是否还应该有更高的自我期望,重新确立自己作为一个文明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陈来[编著];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 新理学与新心学 ; 人民出版社, 2001. 内容提要 : 陈来,籍贯浙江省温州市,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兼任教授。编著《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本书在结构上以“文化观”、“心物论”、“形上学”为骨架,以当代中国文化的视野和中西哲学的融合前景作为研究和观照的出发点,着力探索现代中国哲学家在...
美国的彼得·圣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连续三年荣登全美最畅销书的榜首,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75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学图书之一。在短短几年内,该书被译成30多种文字,在全球范围发行,刮起一阵阵“学习”和“修炼”的风潮。他本人也被称为继彼得。杜洛克之后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哈佛是世界著名的高等学府,精英荟萃,人才辈出。建校367年来,曾出过7位总统,4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你们的光荣。   今天,我很高兴站在哈佛讲台上同你们面对面交流。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有过苦难的童年,曾长期工作在中国艰苦地区。中国有2500个县(区),我去过1800个。我深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  
东学西渐与“东化”     文化交流  东学西渐       2008/1/21
 最近,我的学生蔡德贵告诉我,青岛大学学报《东方论坛》准备开设一个新的栏目“东学西渐”,并转达该学报杂 志社社长冯国荣教授的意见,请我写一篇文章,我很高兴。我觉得这个栏目开得好,开得适逢其时。    我一向特别重视文化交流的问题,既主张拿来主义,也主张送去主义。我认为,文化一旦产生,其交流就是必然的。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文化发展。交流是不可避免的,无论谁都挡不住。
“隐士”这种意识方式也是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的一种需要,也是对现代性生活的一种补充,尽管它也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东西。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何晓鹏 当今中国的“隐士”们与中国传统的隐士思想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有着怎样的关联?他们在面对东方圣贤与西方哲人时,对自我是一种怎样的关照?隐逸山林是否真就是消极遁世?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我们会得到一种不同的认...
轻视哲学的民族不可能优秀          2008/1/19
作为对世界和人类根本问题的思考,哲学代表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所站立的高度,决定了它能否作为一个优秀民族在世界上发挥作用。 今年高校招生工作已结束,如同近些年一样,许多学校哲学系考生稀少,门可罗雀。当然,这一情况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在今日社会急功近利的总体氛围中,大学孜孜于与市场接轨,越来越成为职业的培训场,一般考生自然也就把就业前景树为选择专业的首要标准了。因此,毫不奇怪,...
中国文化开合发展的方向          2008/1/15
民国以来,上承清代学风的余势,学术界弥漫着新考据的风气,而三百年前顾、黄、王「开外王」的「本愿」,早已为人淡忘而抛之于九霄云外。再加上受到西方文化宗教的冲击,民族文化生命更是破裂歧出而落到信心丧失、中风狂走的地步。起初,这第三度的文化生命之大开,是受到顿挫而转为考据,现在则成了一开而不易收拾之势。所幸数十年来,也有三五贤哲发其孤怀闳识,护持道脉一线于不坠,而新儒家的学者们,更在国势艰困、文运否塞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