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考古学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历史学 铜相关记录172条 . 查询时间(0.192 秒)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罗武干教授课题组对“南海Ⅰ号”沉船出水铜环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出了宋代铜禁政策下背景下海外贸易中铜环的功能用途、生产过程、制作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对宋代海外贸易的复杂形态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A&HCI期刊Journal of Maritime Archaeology。
铜川市耀州窑遗址发现窖藏铜钱调查报告。
安徽繁昌发现三国吴将严圭铜洗调查报告。
2023年3月1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郭响宏,历史教育学科方向负责人徐赐成教授应铜川王益中学庞明凯名师工作室邀请开展协同育人调研活动,并看望学院2014届院友。此次走访调研活动得到了王益中学党委书记孙鑫、校长张新奇,副校长杨小刚、庞明凯,校长助理张向伟、郭沛栋等学校领导班子的热情接待。
“8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神兽、青铜神坛和3号祭祀坑出土的被称为‘奇奇怪怪’的铜顶坛人像或可拼对。”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副主任郭汉中2022年6月29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透露,根据器物断口处的联系,目前文保中心专家已用电脑合成了3件器物拼对为一体的图片。
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发掘了一处春秋早中期高等级墓地,出土了一大批重要文物,其中包括多件带铭文的青铜器。发掘者根据铭文内容和专家的研究,认为该墓地是有周一代世袭贵族召氏家族太保燕仲一支在东周王畿内采邑的公共墓地。根据对发表资料的初步观察,该墓地的墓葬形制和随葬青铜器品种、风格等基本都具有这一时期周文化的典型特征,唯有一件铜罐的造型和纹饰风格极为独特,与众不...
咸丰五年黄河在河南兰阳铜瓦厢发生大改道,全河改流山东,改夺淮入黄海为夺大清河入渤海,奠定了现代黄河下游格局。自1920年代开始,关于改道的形成原因就形成了“或然论”(强调太平天国战争影响)和“必然论”(强调黄河下游地质构造影响)两种观点。本文完善了“或然论”的观点,认为造成黄河必然改道的原因主要在于乾隆后期以来一系列的河务问题累积,在太平天国战争时期这些因素集中爆发,导致铜瓦厢由决口迅速发展为全河...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湖南省汨罗市屈子祠镇出土了铜觥和铜壶两件商代青铜器。其中,铜觥器形罕见。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对铜器出土地点进行调查和勘探,暂未发现商周时期的文化层或其他遗存现象。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盛伟介绍,湖南地区曾出土过数量较多的商周青铜器,其中有很大一批发现于江边或江旁的山坡和山顶上,且多以单件或成套的形式出自坑中。由于这类坑的附近往往未发现其他遗存,人们约定俗成称其为...
声名显赫的伊特鲁里亚人曾经在古意大利建立了颇具影响力的强大文明,然而他们却常常遭到误解,被当作一个陌生而未知的民族,其语言和文化也已基本消失。露西•希普利撰写的全新伊特鲁里亚史为读者呈现了另一番景象:这个民族与希腊保持着贸易往来,促进了罗马文明的发展,启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浪漫主义时期的推动者,对现代世界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近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对在故宫发掘的明代洪武时期(14世纪后期)釉里红瓷片开展合作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陶瓷协会会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上。
吴光汉修《光绪镇雄州志·艺文志》收录了乾隆朝中期关于镇雄州改站运铜的七件禀文、奏稿,分别是镇雄州署理知州饶梦铭的《镇雄州运铜节略》,威远厅同知赵希充及迤西道五宝《铜运禀稿》各一篇,镇雄州署理知州屠述濂的《铜运改站禀稿》及《铜运禀稿》,云南布政使江兰等的《会议详稿》,云贵总督福康安的《改站铜运奏稿》,在《清实录》《云南铜志》《道光云南通志稿》《新纂云南通志》等文献中均未见收录或摘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
周原贺家铜饰车舆表面装饰包括镀锡镶嵌绿松石铜饰件(包括马饰及车饰),薄壁青铜兽面车饰,玉饰件、蚌饰及彩绘装饰。相对于我国以往发现的西周时期随葬车舆,周原贺家出土车舆不仅形制较大,而且装饰华丽复杂。该车舆的出土为进一步研究我国西周时期车舆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工艺等科学内涵提供了契机和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前两年,通过实验室精细清理、遗迹遗痕信息提取和辨识,基本确定了该车舆的形制、结构、制作及装饰工艺。
锦江发源于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山麓的大、小两江,自西、自北而来,汇于铜仁市内,锦江绕城半周后奔流东去,在湖南境内汇入长江支流沅水。相对于贵州西部地区考古工作的开展情况而言,贵州东部地区锦江流域考古工作的开展是较为滞后的。为配合“一带双核”铜仁至梵净山建设工程(乡村振兴文旅示范项目)项目的建设,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专业的考古队对项目涉及的锦江流域(铜仁至江口段)进行...
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分布在鲁台山北麓、滠水东岸的一级台地上,其南距鲁台山周代墓葬群约1000米。该遗址以商代、西周、春秋时期文化遗存为主。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9年5月至2020年11月,在郭元咀遗址的西北部开展了持续性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1120平方米。根据出土遗物特征,遗址堆积序列大致可分三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为二里岗上层至殷墟一期,在该阶段发现了重要的铸铜遗迹,揭露了大型商代台基1处...
在武汉“城市之根”盘龙城遗址的东北方向约20公里处,又有重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1月1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披露,黄陂鲁台山郭元咀遗址发现商代晚期铸铜遗址,仅用于铸铜的人工台地面积就达千余平方米,系迄今所见长江流域商代最大的铸铜遗址,系迄今所见长江流域商代最大的铸铜遗址,距今约3200年。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