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电子技术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 半导体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电子科学与技术 态相关记录19条 . 查询时间(0.267 秒)
微电子所重点实验室刘明院士团队设计了一种新的3D垂直RRAM阵列,其中不同层器件分别具有非易失性和易失性,这使得它能够构建多模态神经形态计算网络。第1层器件(字线:TiN)和第2层器件(字线:Ru)分别表现出不同的动态特性,可以用于构建多时间尺度储备池计算网络;第3层器(WL:W)表现出了多比特存储的非易失特性,可用于构建卷积神经网络和全连接网络等。第1层和第2层器件构建的多时间尺度储备池计算网络...
阿秒脉冲技术是本世纪激光技术及超快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由于具有阿秒(1阿秒=10-18秒)和皮米(1 皮米 =10-12 米)量级的超高时空分辨率,阿秒脉冲2023年来已经成为在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生物、信息成像等领域开拓新应用、发现新现象的重要手段。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Pierre Agostini、Ferenc Krausz和Anne L’Huillier三位物理学家,以表彰他...
2023年4月27日下午15:00,“量子”学术沙龙活动第三期在格物楼502智慧教室举行,报告由翟亚新教授主讲,廖洁桥副院长主持,学院钟显辉教授、任昌亮教授等四十余位师生参加了活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课题组李星星团队通过调整有机连接体的自旋态和晶体结构的对称性/拓扑性在二维铬(Cr)基五元杂环金属有机框架中理论预言了一类同时具有五种重要功能特性的单层磁性半导体材料。这五种功能包括拉胀效应,室温亚铁磁性,极为罕见的涡旋手性铁电性,电学可控的自旋极化,以及C4对称保护的拓扑节线/节点。这类材料是当前集成功能最多的一类二维材料,在磁性、手性、铁电、拓扑和多功能材料领域均具有重要...
为加强学术交流、拓展研究思路、激发创新活力,2022年3月31日下午3点,东南大学电子、微电子学院举办了主题为“新型存储器与类神经态器件” 的第十一期微·电学术沙龙。本次沙龙以线上方式进行,邀请了南京大学万青老师与东南大学电子学院蔡浩老师进行了学术分享,吸引了100多名师生参加,由电子、微电子学院青委会秘书长黄晓东老师主持。
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研究员罗军课题组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王开友课题组合作,研制出全线性的电流诱导多态自旋轨道耦合(SOT)磁性存储器件,并实现了低能耗、可编辑的突触功能,为基于SOT-MRAM的低功耗存算一体逻辑和神经形态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光化学重点实验室赵永生课题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有机固态激光器的理论研究(Acc. Chem. Res. 2016, 49, 1691-1700)和应用开发(Nat. Commun. 2019, 10, 870)。针对有机光学增益材料载流子迁移率不平衡带来的极化子损耗问题,他们构筑了具有平衡双极传输特性的电荷转移复合物增益介质,首次实现了这类...
单线态和三线态是电子自旋的两种主要状态。由于三线态回归基态属于对称性禁阻,因此三线态材料具有各种不同于单线态材料的新颖性质,在光电和生物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有效获得三线态材料,需要提升单线态与三线态之间的系间窜越常数。如何通过分子设计方法实现系间窜越常数的有效调控,开发高性能三线态有机半导体材料,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近期,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材料科学与光电技术学...
近年来,瞬态电子学愈发受到关注。瞬态电子器件能够在完成预设的特定功能后自行降解于环境中,从而避免处理、回收电子废弃物所带来的困难以及处理不当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尽管目前利用转印法在水溶性衬底上制备瞬态电子器件是可行的,然而这一方法产率较低,电路复杂度有限,也难以大规模制备。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以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通...
近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纳米器件物理与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胡又凡研究员课题组以碳纳米管网络薄膜作为沟道材料,通过转移加工技术,实现了晶圆规模、可在环境中自行降解、具有高产率和高均一性的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并且在一个人造生态系统中实现了对环境参数的监测和自行降解。课题组充分利用碳管低温工艺的优势,在环境可降解的柔性基底上构建基本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解决转印技术产率低的问题:一方面...
石墨烯作为一种明星材料,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来自多个领域学者的持续高度关注,但理论上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类金属材料,难以在半导体领域发挥作用。从合理设计并制备有机小分子功能单体或砌块出发,结合有效的聚合方法,制备各类线型或树枝状有机共轭寡聚体和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并精准调控其带隙和能级,业已成为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的通用策略。如何充分发挥丰富的有机合成手段,通过“自下而上”法,在溶液中可控构建石墨烯...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李建奇研究小组,利用自行研制的4D超快电镜,针对多个体系的结构动力学、超快相变和量子隐含态进行了研究,取得新进展:(1)博士生孙开和博士后孙帅帅等在低温下确定了1T-TaS2-xSex的量子隐含态结构 (Sci. Adv. 4, eaas9660 (2018); Phys. Rev. B 92, 224303 (2015...
近期,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刘新宇团队及合作者(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王先平课题组、微电子所先导中心工艺平台等)在氮化镓界面态起源研究方面取得创新性进展。氮化镓界面态问题是III-N材料体系研究一直面临的核心问题,制约着器件的规模化和实用化。其中,深能级界面态很容易造成器件性能恶化,被研究者关注较多,目前已通过多种钝化方法(如SiNx,SiO2,AlN等)将器件界面态降低到1...
南京大学超导电子学研究所(RISE)在高温超导器件和超导机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家“千人计划”王华兵教授、李军副教授等团队成员在吴培亨院士的关心和指导下,采用微纳结构铁基超导单晶器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多方合作(包括中科院物理所袁洁研究员、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山浦一成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L. Chibotaru教授、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G. Van Tendeloo教授、华中科技大学脉冲强磁场国...
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郝华、研究员曾雉课题组,在室温电致分子自旋态转变方面获得新发现,相关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上。电致分子自旋态转变是分子自旋电子学的研究热点,该效应可用来简化分子自旋器件的架构,提高自旋器件功能单元的密度和响应速度,从而获得更高的器件性能。目前用来实现电致自旋态转变的分子大多是含有二价铁离子(F...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